close

行情回暖以來,比特幣網絡轉賬消耗礦工費單日最高1250 萬人民幣。

2019.4.27-2019.5.27 礦工費數據統計(價格換算以5月28日計)

區塊鍊網絡轉賬的活躍,讓礦工費問題日益凸顯,受到了更多重視。如果近期你嘗試比特幣轉賬,面對高額礦工費,是否默默取消了轉賬念頭?

礦工費約需¥106

我們不會接受買一件¥200 的衣服卻得交¥100 的稅,同樣難以接受一筆高額礦工費的小額區塊鏈轉賬。如何從技術層面優化是開發者的任務,這篇文章主要介紹:

  • 比特幣和以太坊的礦工費機制
  • 如何合理設置礦工費

礦工費的作用

除了鼓勵礦工打包交易,保證代幣正常流動,礦工費同時還保護著區塊網絡的安全,使其免於被濫用。

礦工費機制

BTC

礦工費= 轉賬交易體積(byte) * 礦工費率(sat/byte)

通過這個公式,可知有兩個因素影響轉賬的礦工費:轉賬交易的體積和礦工費率。

轉賬交易體積

比特幣交易的本質是一種數據結構,其基本單位是未經使用的一個交易輸出,簡稱UTXO(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我們在錢包中所看到的餘額,就是由這些和錢包地址存在聯繫的數個UTXO 累計的。

如下圖,3Ee6x…ceNQE 地址上有0.00376546 BTC,他可能由一個交易輸出為0.00376546 BTC 的獨立UTXO 組成;也可能由一個交易輸出為0.00276546 BTC 的UTXO 和另一個輸出為0.001 BTC 的UTXO 累加而來。但具體的組成是確定的,因為構成這些的交易全都記錄在比特幣區塊中。

截圖為imToken 比特幣資產頁面

發起轉賬需要使用UTXO,來組成新一筆轉賬的交易輸入,同時創建新的UTXO 作為交易輸出。由此,比特幣在不同所有者之間轉移,並在區塊中不斷消耗和創建UTXO。

UTXO 和交易體積是什麼關係?一般來說,UTXO 是影響交易體積的主要因素。

以下兩筆轉賬為例:

  • 交易A 中消耗3 UTXO 並創建13 UTXO,交易體積為803 byte
  • 交易B 中消耗2 UTXO 並創建4 UTXO,交易體積為379 byte

在礦工費率一致的前提下,交易A 所需礦工費是交易B 的2.1 倍。

作為礦工,每天挖礦所得就是一個UTXO。當挖礦收入積累到一定程度需要轉賬時,就會出現由於交易體積過大(UTXO數量過多)造成的高額礦工費。

交易 A
交易 B

礦工費率(sat/byte)

聰(sat)是比特幣的最小計量單位,1 sat= 10^(-8) btc。礦工費率即指每字節交易體積需消耗的sat。

礦工費率取決於比特幣網絡的擁堵情況。網絡擁堵時,我們可以設置更高費率以使交易更快打包,而當更多人這麼做,礦工費率就被不斷提升。此時(2019.5.28),如果要使交易盡快打包,礦工費率已升至200 sat/byte。

ETH

礦工費= gasUsed(gas) * gasPrice(gwei)

gasUsed(gas)

gasUsed:交易消耗的總gas 數量。

以太坊是一個智能合約平台,每一筆交易都在執行命令。而每個命令都被設置了對應的消耗值,以gas 計數。這也就意味著,礦工為這筆交易執行了多少命令,就收取對應數量的gas,如果gas 有餘,則返還給交易發起者。

gasPrice(gwei)

gasPrice 類似於比特幣礦工費中的礦工費率,單位為gwei,1 gwei= 10^(-9) eth。gasPrice 設置得越高,交易處理優先級越高。

如何合理設置礦工費

以imToken 為例,imToken 會實時調節適應於當前區塊網絡的最佳礦工費設置,只需按照默認設置進行轉賬,即可兼顧快捷和實惠。

如果對轉賬時間有更高要求,也可以手動調節來滿足需求。

礦工費「三擋變速」

常用工具推薦

對高級玩家,推薦兩個實用工具:

  • https://bitcoinfees.earn.com/
    比特幣礦工費查詢工具,可查看不同礦工費設置對應的未打包交易數和預計打包時間。
  • https://ethgasstation.info/
    以太坊礦工費查詢工具,功能同上。

希望以上可以幫你更好地理解礦工費。雖然網絡擁堵時,我們仍然無法改變高額礦工費的現狀,但了解為什麼總是好事。

來源:金色財經imToken

更多文章:幣區

聲明: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幣區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部分內容參照網絡信息,無法保證正確性,請謹慎對待。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幣區-bitsreach 的頭像
    幣區-bitsreach

    幣區-bitsreach的部落格

    幣區-bitsre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