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嚯嚯
編輯|文刀
受傳統銀行、互聯網P2P金融平台發行投資理財產品的啟發,數字資產理財成為幣圈平台的基礎服務,推出方包括各大交易所和錢包服務商甚至是項目。
簡單來說,就是投資者以手裡的數字資產作為本金,投入某個理財產品,到期後獲得利息。目前幣圈主流交易平台和錢包的理財產品,它們的年化收益率在6%至10%,普遍高於當前傳統金融理財標的。
存幣生息、以幣賺幣,從錢生錢的角度看,幣理財看上去是一種相較持幣待漲更具資金效率的投資方式。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是息從何來?這就關係到各種理財產品推出方的收入來源。
從更早的2013年開始,理財推出機構的獲利手段也從1.0版本的搬磚套利,逐漸演變為如今P2P借貸、量化交易、Staking挖礦等多元模式。不過,大多數存幣生息服務或理財產品都由中心化機構管理。除資產不透明的問題外,資產被盜、市場高波動及推出方的資金鍊健康與否都是暗藏的不確定性,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直接威脅到用戶資產。
可以說,幣圈的理財產品同樣存在系統性風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2018年6月,時任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針對互聯網金融理財平台做的風險提示,對不受監管的幣市同樣具備警示作用。
用高收益率引流
幣圈眾多的理財產品平台中,霸占流量入口的交易所一直是充滿競爭力的選手,“X幣寶”也成為各個交易所正向上線的產品。
過去一個月,包括Hanbitco、ZB、LBank在內的多家數字資產交易所都推出了新一期的存幣理財服務,年化收益率普遍超10%。
5月30日,ZB(中幣)的QC餘幣理財產品上線不足半月,吸引了5623人參與。這是一款類似於餘額寶的理財產品,按天計息,支持隨時提現。
“高年化”是該產品的獲客法門。目前,QC餘幣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為14.5%,而QC (QuickCash)是一個基於量子鏈智能合約發行的穩定幣,其價值與人民幣1:1錨定。理論上來說,它單位價格始終穩定在1元。
ZB交易所的餘幣理財頁面
有多年炒幣經驗的投資者於建業發現,這樣一個價格錨定人民幣的幣理財,14%的年化收益,比同樣邏輯下支付寶中的餘額寶高得多,“餘額寶目前的7日年化收益才在1.5%至1.7%之間。”
不僅有穩定幣。6月3日,LBank發布了最新一期的“持幣生息”公告。公告表明,從6月8日起,站內用戶可以參與BTC、USDT的持幣生息活動,理財不設鎖倉要求,單個用戶的最低參與額度為100USDT或0.01BTC,約合700元。LBank同樣給出了10%的高年化收益預期。有別於ZB平台理財額度不設限,LBank設置了1000萬USDT的理財總容量。
今年6月,一家號稱為“韓國數字資產交易平台”的Hanbitco也上線了新一期的存幣理財產品,其中BTC、XRP、EOS的存幣年利率為6%,上述年化收益率雖不及LBank和ZB,但仍遠高於傳統金融平台的理財產品收益率。
除了交易所以外,錢包服務提供商同樣是幣圈理財產品推出的主陣地。此前,包括比特派、Kcash在內的錢包服務商都推出了針對不同數字資產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普遍在10%至20%之間。
錢包、交易所都是幣圈用戶離不開的工具,也是幣圈流量的主要入口。除此之外,另一類由項目方發行推出的“鎖倉計劃,分紅返利”等類理財,更像是項目方維持投資者粘性、不斷吸引投資者買入的做法,這些項目幣種的鎖倉理財計劃,往往設有更高的年化收益。
不過,近幾年隨著貝爾鏈、ZXC友鍊等問題項目的爆雷,這類自產幣、自銷幣的“鎖倉分紅”玩法已逐漸在幣圈主流用戶中失去了競爭力和信任度。
息從何來?
從近期交易所、錢包推出的理財產品看,高年化收益儼然成為了目前幣圈理財的趨勢。一個問題是,此類產品本身的利息從何來?這就關係到推出方的盈利模式。
當前幣圈理財產品推出平台主要靠交易業務、貸款生息、現貨及衍生品量化交易、Staking挖礦等方式給付用戶利息。
一名了解這一生態的從業者介紹,Staking收益主要來自智能代投和節點增益等PoS挖礦收益;交易平台除了日常的手續費收入外,融資融幣這類業務就好比傳統的銀行貸款,靠出借各種幣獲得利息來盈利;量化交易則是錢包等機構型平台在做的生意,推出理財產品吸儲,有專業的量化團隊在二級市場做現貨或衍生品獲利,然後到期給用戶付息,“量化交易能否獲利,很大程度取決於交易團隊的實力,比如Cobo錢包就有專門負責量化交易的團隊。”
目前,提供理財服務的錢包更穩妥、更主流的獲利手段是擔任一些區塊鍊網絡節點,提供Staking挖礦的入口,用戶參與後定期從錢包節點中分得部分收益。
“Staking”源於Proof of Stake(PoS)中的Stake(權益)一詞,指的是機構或個人通過參與PoS類通證中投票、驗證區塊等活動,根據擁有權益獲得收益的行為。簡單理解類似“以幣挖幣”。
據Staking Rewards網站統計,截至6月3日,共有超109種數字資產開放了Staking,總市值為168億美元,幣本位的平均年化收益約為15.25%。
當前Staking市場幣本位平均年化收益達15%
交易所提供的高年化理財收益則主要依託於借貸,其業務邏輯類似於傳統銀行及互聯網的P2P借貸業務。如今包括ZB、Gate.io等交易平台都上線了此類服務,平台方充當中間商,為有槓桿交易需求的用戶,橋接有閒幣不用的用戶,簡單來說就是融資融幣服務,借出方收取借入方的利息,平台收取一定的手續費。
事實上,作為金融衍生品,數字資產理財在幣圈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
幣圈大V李笑來就曾操持過這樣的業務,由他擔保的比特幣銀行“比特沙”率先推出了理財產品。2014年,火幣網也推出過餘幣寶返息業務。幾乎同一時間,主打數字資產理財的比特幣存錢罐也曾風靡一時。
當時的比特幣存錢罐運營方的盈利模式是“搬磚套利”,團隊運用不同交易所間的比特幣價差,低買高賣,賺取差價。
當比特幣形成全球市場,流動性、價格透明性相應增加,交易所間的價差也隨之越來越小,“搬磚”逐漸套不來“利”,這種盈利模式也就不復存在。隨著幣圈經濟模型的多元化發展,融資融幣、量化交易、Staking挖礦,便成為一些規模化運營的機構的主流盈利方式。
如今,以數字資產為投資標的理財產品已經是各大交易所、錢包服務提供商面向C端用戶的基礎業務。不過,無論是量化交易、Staking挖礦抑或是融資融幣,高波動市場的幣市特徵也成為影響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的重要因素。
系統性風險暗藏爆雷導火線
照理說,理財的目的是對財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務的保值、增值。但歷年來,幣圈理財產品在走向創新、多元的同時,也因市場的不成熟、無監管、運營主體經營不善甚至主動作惡等問題,給投資者帶來資金虧損,甚至血本無歸。
今年2月,數字資產交易所FCoin自爆存在高額虧空,從而引發大規模擠兌風波。維權者中就包括一批將錢放在該平台進行理財的投資者。
就在FCoin暴雷當天,另一家數字貨幣金融服務平台ExinOne也因此出現了暫停充提幣的連鎖反應。該平台運營著一個名為“餘幣寶”的數字貨幣理財產品,公告稱,暫停充提的原因是該平台餘幣寶的部分數字資產,也存放在FCoin的理財賬戶裡。
此前,FCoin曾推出了多款理財產品,提供USDT、BTC、ETH、EOS、BCH等幣種的理財服務,大多數幣種的年化收益率在2%至6%之間。值得一提的是,FCoin曾在公告中稱,他們的理財產品主要通過量化交易的手段獲利。也就是說,交易平台也會參與到二級市場中,與其他用戶博弈,成了“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典型。
Staking挖礦也並非穩賺不賠的手段。蜂巢財經曾在今年4月統計,當時的Staking生態中,市值排名前十的項目,僅XTZ在金本位實現了盈利,其餘項目的虧損比例在40%至60%間。
提供融資融幣的交易所也不像外界感觀的那樣資金力雄厚。今年3月12日,比特幣閃崩,幣價從最高7980美元跌到5555美元。一天后,比特幣價格最低至3800美元。當時,多家提供借貸服務的交易平台,其儲備金也出現了斷崖式下跌。伴隨著資金的離場,幣圈的借貸需求驟降。
除市場這個最大的不確定性外,團隊正規性、資產安全性也都是理財產品高收益率背後的隱患。
在現實的法幣世界中,理財產品大都由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註冊持牌的金融機構推出,受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以及地方金融管理部門的監管。即便如此,人們依然能看到理財平台、信託產品頻頻暴雷的新聞,e租寶詐騙、各種網貸平台跑路都猶在眼前。更別說游離在監管之外的幣圈。
無論是交易所、項目方、錢包服務商、礦池或者是量化團隊,都可以根據自身的商業模式及特點,推出存幣生息、以幣挖幣的玩法,而這些發行方都處於監管真空的環境中,風險不言而喻。
“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2018年6月,時任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陸家嘴金融論壇上針對互聯網P2P金融平台的警示,在如今的幣圈同樣適用,高收益的背後是絕對的高風險。
本文來源: 蜂巢財經NEWS
更多文章:幣區
聲明: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幣區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部分內容參照網絡信息,無法保證正確性,請謹慎對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