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靠分片無法解決DeFi手續費昂貴的問題!以太坊剛剛度過了五周歲生日。

近期以太坊的表現,或許讓以太坊持幣人喜笑顏開:以太坊,你又長大一歲,可以自己拉盤了。就本月而言, 以太坊有43.48% 的驚人增長,僅上週價格就上漲了30.18%。
從市場顯示的跡象來看,這一切都與DeFi 有關,隨著各類DeFi 鎖倉量突破歷史記錄,對於以太坊跟DeFi 的發展,也吸引了更多人的眼光。
除此之外,我們還知曉,以太坊正在從PoW共識機制,逐漸向PoS(Proof-of-Stake)共識機製過渡。在以太坊2.0時代,DeFi增長是否會繼續,這種過渡對DeFi行業意味著什麼?以太坊2.0時代,DeFi發展會呈現什麼樣貌?這篇文章,我們一起探尋。
以太坊2.0 的未來

如果你今天想在以太坊上使用DeFi 協議,會面臨許多的限制。目前,以太坊只有一條鏈,這就意味著,交易的手續費所有人都面臨一樣的費率(如果你知曉的話,以太坊稱之為gas),在同一個地方交易,所有的DeFi 樂高,都在同一條鏈上。
換句話說,今天,這些都發生在一個分片之上。(譯者註:分片,sharding ,是以太坊用來實現區塊鏈擴容的一種數據方式)
那麼,以太坊2.0呢?按照計劃,在Eth2中會有64個分片。所有的碎片都有相同的結算保證,但每個分片的活躍程度有所不同,如同地球上有不同的都市一樣。有的地廣人稀,有的空間人們摩肩擦踵。而且每個分片有不同的成本,你可能會聽到這樣的說法–“3號分片上的交易現在是60 gwei……你應該來6號分片,那裡只有3gwei!”
這將意味著會出現在同一個分片上會湧現大量相同的經濟活動?如同一個城市中,會出現工業板塊,出現居住版塊?
在這篇文章裡,描述了一個有趣的心理模型,來理解Eth2 中的經濟負載平衡。
以太坊1.0 和以太坊2.0
如果說以太坊是一個小島,那麼,這個島上一定會有多人被擠到腳不著地:實在太堵了!甚至,現在比I CO泡沫高峰期還要擁擠。隨便一筆交易,都可能要用到超過10美元的gas費,才會慢慢被礦工處理。這令人印象深刻,但也令人擔憂!

以太坊2.0 還未到來,而以太坊 1.0 的小島上已經人滿為患。
以太坊2.0 會採用分片的方式。除了提升基礎設施的擴展能力之外,分片也是以太坊2.0 滿足用戶需求的手段。
但是很多人都問——分片真的對DeFi有用嗎? 許多人會將DeFi稱之為貨幣樂高,看中的正是DeFi的可組合性。畢竟,分片破壞了可組合性,可組合性難道不是DeFi的主要內容嗎?
今天,我們在這篇文章裡就來探討這一話題。
Ethereum 2.0將創建諸多分片,它們將像鬆散連接的區塊鏈一樣工作。但是所有的DeFi都將最終生活在一個單一的分片之上,因為這些DeFi都想凝結在一起。

所以,最終我們似乎回到了起步的狀態:一個龐大的DeFi分片,聚集了大量的DeFi應用,而且仍然擁擠。如同上圖之中擁擠的小島,不過,現在比之前大了點。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推斷確定性很高。但是其實我們不用為此擔心: 這不是什麼壞事,事實上,這是完全可以預料到的 !
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思想實驗吧。
以太坊2.0 的城鄉分佈:城市,郊區,和田園
現在,假設是以太坊2.0 的全部功能上線的第一天。你可以在以太坊上運行智能合約,以太坊也成功實現了多條分片。經過漫長努力,以太坊終於從PoW 過渡到了PoS 機制。

在上線之初,以太坊2.0 是一片未經開墾、無人耕種的曠野,而熱情的以太坊1.0 原住民們跋山涉水,遷徙而來,分散在不同的分片之上。
在這片土地上,人們會均勻分佈麼? 當然不會!第一批定居者想要聯合起來建立城市。在城市裡,人們一起生活和工作,相互的協調和關係讓彼此更方便。為了提高城市生活的生產力,這些移民願意支付更高的租金,也願意承擔更高的擁堵程度(在以太坊上,用gas 費的價格來衡量)。
儘管有這些不便,但這是值得的! 這些早期的城市會成為商業中心。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太貴了,但沒關係。那些因靠近商業中心而受益最大的人,會更樂意搬到這裡。
以太坊2.0 上出現的第一個城市,可能會是DeFi 分片。

DeFi 分片,將迎來主要的DeFi 協議落腳。這些協議需要高速運轉,並與大型資金流動池、閃電貸等產品平台相關聯。
也許會出現一個主要的金融分片,例如倫敦。或者,出現兩個有各自分工的分片,如同美國有紐約和芝加哥兩個金融中心城市。我預計,如果在以太坊2.0 上所出現的第二個城市,這個分片會承擔起中心化交易所的結算工作,與DeFi 及其所有混亂狀況分開。
在這樣的城市分片上,成本高昂,交易量大,主要是高價值的交易,畢竟gas 的成本會非常高。
這不是又回到了我們現在的情況?不正是我們現在想要避免的麼?現在正常用戶根本就不能使用DeFi 分片了!
等等,先別著急。其他的分片並不會空置不用。大多數人會住在城市的郊區,不過,如果想要買一點新鮮玩意,你偶爾可能也會去城裡的購物城去湊個熱鬧。大多數時候,居住在另一個分片上,只有在真正需要進入城市時,才這麼做:畢竟,也不是很麻煩,從你所在的分片,到DeFi 分片,只需要經過幾分鐘的跨鏈交易就能完成。
大多數用戶會在哪裡呢?
我認為會出現兩類分片: 郊區和田園。大多數人們會住在這兩類地方。
郊區生活日常
郊區讓很多人生活成本降低,他們可以獲得體面的服務——雖然不是很多,但足以滿足他們的大部分需求。如果你想做一些花哨的事情,比如獲得一筆閃電貸,為一個數百萬美元的Maker 金庫再融資,使其成為一個遞歸槓桿複合頭寸,那麼你可能得騎上你心愛的小毛驢或者搭乘地鐵,去DeFi 分片做這件事。
但是如果你只是想做些簡單事情,街頭巷角的商店就能滿足你的需要。比如用ETH 換些DAI 或者買點WBTC,很容易就可以完成。幾乎所有的ERC20 代幣都實現了跨分片流通,可以在郊區使用。並且一些最流行的代幣和使用場景,都提供了本地分片的服務。就像在現實世界中的郊區一樣,以太坊上大多數郊區類型的分片看起來也都差不多。
在郊區分片中,常見的是中等交易量、中等交易價值的類型。對大多數人來說,資產放在這裡,過著歲月靜好的區塊鏈中產階級生活,也挺悠然自得。

以太坊2.0 的田園分片
最後,我們來看看會出現的另一種分片類型:田園。這裡是人煙稀少的農村地帶,假設你做了一個區塊鏈遊戲應用,用戶自顧自的玩就行,大多數時候並不需要跟其他的資產交互,那麼你可以直接將所有的遊戲操作都放在一個田園類型的分片上。

如果有些經濟活動在城市或郊區裡並不適宜、無賬可算,就到田園分片去吧。在那裡,沒有DeFi服務或者頻繁的代幣交易。在那裡沒人會打擾你。田園分片讓高頻卻低價值的交易可以方便進行。
區塊鏈城市建設計劃
如果以太坊2.0 中DeFi 的願景是真的,那麼我們可以知道兩件事。
首先,在以太坊2.0上,也會出現擁堵的分片!而最擁擠的分片,會來自於DeFi提供了最高價值部分,可組合性讓這些貨幣樂高從中受益。儘管如此,DeFi也將擴展,實現跨分片功能,這樣它就可以在郊區分片中提供一些輔助服務,類似於國家銀行創建的地方分行一樣。
但是分片的出現,並不意味著用戶的活動會在各個分片上均勻分佈。這不僅不可能,從經濟角度,也是愚蠢的做法。

讓高價值企業搬去城市,讓閒散的家庭遷往郊區,讓田園遠離喧囂房地產市場,日昇而作,日落而息。
負載均衡有必要么?
這樣的類比,應該讓讀者也明白,為什麼通過編程方式讓智能合約實現跨分片的負載均衡,並不是件聰明事!我們應該假設協議和合約的部署者是成年人了,可以對居住地做出合理選擇。為了“平衡城市的負荷”,強行把一家企業從城市中心搬到農村去,這種錯誤會帶來災難性後果。
和Cosmos 與Polkadot 類似,分片可以看做是提供了類似的互操作願景。有許多不同的區塊鏈,它們有著各自的經濟活動,而有一條高速公路,將這些區塊鏈連接起來。除了以太坊2.0 之外,這些分片都會使用相同的語言,共享相同的工具,並且受益於以太坊龐大的社區。
以太坊: 加密世界的華爾街

以太坊2.0 遠景巨大,富有挑戰,實現起來也會遇到種種風險。但是儘管這些現狀存在,我認為以太坊作為TOP1 DeFi 城市的地位,並不會受到挑戰。
以太坊已經是加密世界的華爾街了。儘管有很多競爭者想挑戰他的統治地位,但是,至少目前來說,還沒有一個能打的。
那麼目前我們非得把提升擴展性的希望,寄託在二層網絡上嗎? 在我看來,這些二層網絡,是建在以太坊之上的購物中心。這種做法有所進步,但可能還不夠。
耐性耗盡的開發商,會圍繞以太坊1.0 轉而搭建臨時的郊區和田園,使用其他區塊鏈作為橋樑,鏈接以太坊。換句話說,如果以太坊2.0 花的時間太長,就將你的小型城市外包給其他的區塊鏈,Serum 就在做這樣的事情。除此之外,要么就等待Cosmos/Polkadot 的互操作性的美好故事實現吧。
DeFi 會乖乖等著以太坊2.0 出現?還是DeFi 的狂熱病毒,會繼續四處傳播?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我們可以明白:對於現在的以太坊而言,DeFi 的願景龐大,當前的以太坊並不能夠承載。
未來將去向何方,或許只有時間可以告訴我們答案。
翻譯:荊凱。
原文:https://bankless.substack.com/p/defi-in-eth2-cities-suburbs-farms
更多文章:幣區
聲明: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幣區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部分內容參照網絡信息,無法保證正確性,請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