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va 是一個跨鏈DeFi 平台,提供主流數字貨幣的抵押借貸。
原文標題:《入門級解讀:小白也能看懂的Kava介紹》
作者:Kava
項目速覽
- Kava 是一個跨鏈DeFi 平台,提供主流數字貨幣的抵押借貸。
- Kava 平台採用2 套代幣模式,權益及管理型代幣KAVA 和穩定幣USDX。
- Kava 是幣安Launchpad 第10 期的項目,在10 月25 日順利完成IEO,目前在幣安上線了KAVA/BNB、KAVA/BTC、KAVA/USDT 交易對。
- Kava 即將上線的第一個版本的多抵押債倉CDP 會支持BTC, XRP, ATOM, BNB 的抵押貸款。
通俗來說,Kava 就是一個自動化的抵押借貸平台,投資者可以通過Kava 在不穩定的市場行情中實現所持有資產的槓桿對沖和套期保值。

COSMOS 上的DeFi 基礎設施
我們可以用一個實例來說明Kava CDP的整個運行機制。
假定你目前看漲行情,你可以將持有的BTC通過Kava的CDP抵押債倉置換成穩定幣USDX,再通過其他交易平台將USDX換成BTC,等到BTC上漲後賣出,償還Kava的USDX並支付利息,即可使用去中心化的方式加槓桿做多來獲取超額收益。
在Kava 做抵押借貸的整個操作流程大致如下圖:

關於Kava CDP 的具體運行規則,我們在即將上線時會有進一步說明。
接下來我們再聊聊雙幣模式。Kava生態中有2種代幣,一是錨定美元的穩定幣USDX,主要通過在Kava CDP中抵押數字貨幣來生成;二是平台治理工具KAVA,發行總量1億,主要作為整個Kava網絡的激勵型和管理工具流通。
我們可以根據生成與使用場景來將Kava 分成幾個層面逐個分析一下。
1. USDX 層面
先劃重點:
- USDX 是與美元1:1 錨定的穩定幣
- 通過在Kava CDP 中抵押BTC, XRP, ATOM 或BNB 而自動生成
- 通過Oracle Feed 發布市場比率,充分保證了可靠性和透明性
USDX 採用「彈性供應」機制,其算法中心銀行會擴展或約定代幣供應,以此匹配美元實時價值。
用戶在CDP中通過抵押所持有的主流數字貨幣來換取USDX時,可以在系統限制參數內自由設置一個抵押率(質押資產的價值與貸出的USDX價值的比值),以此來進行槓桿或套期保值。
2. KAVA 層面
KAVA主要充當網絡中交易手續費和佣金費率的功能,我們根據生態中不同的角色來一一說明:
1) CDP 使用者
當一個人想通過Kava 來做抵押借貸時,他首先要創建一個CDP 抵押債倉來質押他的資產,從而貸出USDX。當這個人償清所借走的USDX 時,需要另外支付一筆費率來關閉這個CDP,這個費用就是通過KAVA 來支付的。
2) KAVA 持有者
當一名用戶想將自己持有的KAVA (或者其他被錨定的資產)傳輸給別的用戶或是區塊,這個轉賬費用也是通過KAVA 來支付。
另外,持幣者也可以通過質押所持有的KAVA 來獲取投票權,進而參與鏈上治理,對社區的未來發展提出種種建議。
3) Kava 驗證者
KAVA 持有者也可以將KAVA 委託給驗證者staking (質押)來獲得收益,這個委託機制和Cosmos 一樣,都是為了維持網絡安全。參與質押的KAVA 比例越大,Kava 網絡就越安全。只有參與質押KAVA 才會獲得新區塊產生的獎勵。
在Kava 中,每個區塊會由排名前100 的質押節點進行驗證。這些驗證節點能夠獲得交易手續費作為激勵,這個佣金也是以KAVA 來支付。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通俗解讀Kava代幣在生態治理中的經濟模型曾經提到,KAVA具有自我調節的功能,即能夠在不同情況下進行通縮和通脹調整。
以下我們就來用白話再進一步說明一下。
通縮的意思很簡單,就是網絡會銷毀關閉CDP 時支付的KAVA 費用,所以KAVA 總量是在逐步減少的。
同時為保障網絡安全,Kava按照全網的質押比例會對KAVA進行通脹(目的是激勵KAVA ⅔的供給量來進行Staking鎖倉,目標通脹率在7%),通脹的比例在7%到20%之間變化:若係統只有很少的KAVA被用作質押,則通脹率高達20%。當系統質押比例超過⅔後,通脹比例將逐漸降低至3%。
最後,說說社區內的投資者比較關心的流通問題。
KAVA 總量為1 億,其中幣安Launchpad 釋放652 萬代幣,初始流通量約1369 萬代幣,佔總量的13.69%。在上線之初Kava 的流通量中除了IEO 外,大部分是由Kava Treasury (Kava 財政部)釋放,用於激勵潛在參與者,這部分代幣並不會用於實際交易。
目前Kava 主網上線不到一周,驗證者節點在Kava 主網上質押資產規模已經達到約8000 萬美元(約合6900 萬枚KAVA),未來藍海可期,請各位保持信心。
來源鏈接:mp.weixin.qq.com
更多文章:幣區
聲明: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幣區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部分內容參照網絡信息,無法保證正確性,請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