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全球宏觀經濟背景下,比特幣和黃金的價格都出現了上漲。本月早些時候,宏觀投資者保羅都鐸瓊斯(Paul Tudor Jones)說,比特幣讓他想起了上世紀70年代的黃金,比特幣是“大通貨膨脹”時期的最佳選擇。

在談到對沖通脹的措施時,他認為央行的無節製印鈔行為將帶來通脹,他將賭注押在黃金和國債上,同時認為“比特幣的作用越來越大”。
美國億萬富翁對沖基金經理保羅·辛格(Paul Singer)在四月份的投資者中還表示,在當前的宏觀經濟環境下,黃金的公允價值“實際上是其當前價格的倍數”,並且是“當今存在的價值最低的可投資資產之一”。最近,黃金的市值突破了11萬億美元大關。
未來幾年,非主權價值儲存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大幅擴大,這對比特幣也有利。最近,比特幣經歷了第三次減半事件,年度發行率下降1.8%至與黃金等值。與此同時,在過去三個月裡,四大央行為抗擊疫情的影響,總共印出了4.1萬億美元。

加密貨幣分析公司Messar在其最新報告中指出:“如果比特幣能夠獲得成功,那麼不對稱上行的機會就會少之又少。”
具有主權,長期不利因素和上行空間的比特幣是一個有吸引力的選擇,但是,要達到黃金的當前市值,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種數字貨幣需要從當前水平上漲63倍。
在2020年第一季度,各國央行,特別是美國央行一直在瘋狂地印鈔,並將利率降至零。較低的利率影響了銀行,侵蝕了這些銀行的息差,因此各種金融類股票目前都處於年初至今的低點附近。
如果我們看看傳統的老牌銀行,像高盛(590億美元)、花旗集團(870億美元)和西聯銀行(75億美元)都處於3至5年的低點,而富國銀行(950億美元)的市值則處於10年低點。
沃倫·巴菲特
就連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也在拋售他的銀行股,包括高盛、摩根大通、美國合眾銀行、紐約梅隆銀行、富國銀行和美國銀行。
與此同時,比特幣的市值為1700億美元,今年以來上漲了25%,但與2017年的歷史最高點相比(ATH)相比仍下跌了54%。“或許銀行讓舊的經濟系統變得更糟,而金融科技(包括數字資產)使它變得更好?”Arca首席信息官傑夫多爾曼(Jeff Dorman)表示。
但不僅僅是比特幣,Paypal、Stripe、Square等新成立的金融公司,甚至連穩定幣(stablecoins)相關的公司都在創造新高或接近峰值。
正如分析師和投資者霍華德·林森(Howard Lindzon)所說,“人們說,沒有金融機構(銀行),市場就無法走高,但或許新的'銀行'才是更重要的。”
來源:百家號
更多文章:幣區
聲明: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幣區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部分內容參照網絡信息,無法保證正確性,請謹慎對待。